一說到皇帝該官誰叫爹,很多人想到的是明朝嘉靖皇帝的“大禮議”事件。
嘉靖為了管自己親爹叫爹,還是管伯父明孝宗叫爹,和大臣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,時間延續了整整3年。
而在西漢,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。而且,由於西漢中晚期,無子的皇帝較多,這樣的事,發生了3次。
和嘉靖的大禮議事件一樣,這些爭論的本質,並不是皇帝到底要管誰叫爹,而是皇帝和大臣的權力之爭。
本文我們就來看看西漢版3次的“大禮議”事件,以及這些事件的結果如何,這些皇帝到底能不能成功管自己的親爹叫爹。
01、漢宣帝過繼給漢昭帝
漢宣帝是以漢昭帝後人的身份,而不是衛太子劉據的身份登基為帝的。
他的爺爺劉據,反而是他的減分項。因為在漢昭帝年間,劉據的官方定性是“罪人”。
漢昭帝登基之後,曾有人穿著黃衣來到宮門前,自稱衛太子劉據。京兆尹雋不疑把他投入監獄,聲稱:若他冒充劉據,有罪;若他真的是劉據,劉據本來就是罪人。
漢宣帝還在民間時,右將軍張安世的弟弟張賀想把孫女嫁給他,就被張安世警告:他是衛太子的孫子,是罪人之後,你不要和他牽扯太深!
在這種情況下,漢宣帝自然不能以劉據孫子的身份繼承大統。
根據《漢書》記載,漢宣帝之所以能登基,是他“嗣孝昭皇帝後”,也就是說,他被過繼給了漢昭帝。
史書沒有明確記載,漢宣帝是被過繼給漢昭帝做兒子,還是做孫子。
但是按照輩分算,漢昭帝是漢宣帝爺爺劉據的弟弟,是漢宣帝的祖父輩。
按照漢朝宗廟裏的“左昭右穆”算,漢書裏寫得很明確:孝昭皇帝與孝宣皇帝俱為昭。
這中間空了一代。這也從側面證明,漢宣帝是作為孫輩過繼給漢昭帝的。
然而,從漢宣帝的情感而言,他更願意尊自己的親爺爺和親爹為父祖,而不是尊沒比自己大多少歲的漢昭帝為祖父。
從權力鬥爭的角度來說,漢宣帝給劉據正名,強調自己是劉據的孫子、劉進的兒子,而劉據和劉進不是罪人,這更有利於從霍光那裏爭奪話語權。
於是,漢宣帝登基第二年,就下令為衛子夫、劉據、劉進商議諡號。
不過,漢宣帝最終沒能追封自己的父祖為皇帝。他的爺爺劉據得到了“戾太子”的諡號,而“戾”,是一個惡諡。
漢宣帝的父親劉進,待遇比劉據好一些。他得到了“悼”的諡號,園邑也比劉據多。
畢竟,劉進是天子的親生父親,且不是巫蠱之禍的當事人。他算是被劉據牽連的。
漢宣帝對這個結果,不算滿意。不過當時是霍光掌權,漢宣帝沒再說什麼。
一轉眼,8年過去了。霍光已經去世,漢宣帝也誅滅了霍家,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皇帝。
他決定,再為自己的親生父親劉進,爭取高一級的待遇。
於是,有官員“恰如其分”地上書:《禮》‘父為士,子為天子,祭以天子’。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,立廟,因園為寢,以時薦享焉。
意思是,劉進是漢宣帝的親生父親,應該被稱為“皇考”,並以皇帝的規格祭拜。
漢宣帝同意了。
“考”,在古漢語裏,是死去的父親的意思。
漢宣帝尊劉進為“皇考”,也就意味著,他昭告天下,劉進才是他血脈上的親生父親。
換句話說就是,登基9年之後,漢宣帝終於可以管自己的親爹叫爹了。
當然,漢宣帝也沒有否認自己過繼給漢昭帝這一層關系。後來他兒子漢元帝的詔書裏,依然強調漢宣帝“為孝昭皇帝後”。
然而,這在禮法上,產生了巨大的爭議:漢宣帝已經過繼給了漢昭帝,是漢昭帝的後人了,怎麼還能認自己的親爹呢?
後來王莽就說,“此兩統貳父,違於禮制”,並以此為由,撤了劉進的皇考廟。
只不過,漢宣帝是皇帝,當時的儒家也還沒有這麼強勢,所以大家對此事,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就這麼混過去了。
我們可以理解為,漢宣帝這一行為,屬於“先上車後補票”。
他以漢昭帝後人的身份,登上了皇位,而後又想辦法提高了自己親生父祖,尤其是父親劉進的地位,讓自己的身份顯得更加名正言順。
02、漢哀帝過繼給漢成帝
漢宣帝是霍光在漢昭帝去世之後選定的新皇帝,而漢哀帝,則是在漢成帝生前,就指定的繼承人。
漢成帝年過四十而無子。他已經不指望後宮能給他生出一個皇太子來,轉而在宗室裏挑選繼承人。
他有兩個人選,一是三弟劉興,而是已過世的二弟的唯一兒子劉欣。
最終,漢成帝考慮到,劉興是他弟弟,如果傳位於弟弟,將來自己在太廟就尷尬了,加上皇後趙飛燕收了劉欣的賄賂煽風點火,他決定,把侄兒劉欣過繼到自己名下,立為皇太子。
漢成帝去世之後,劉欣以太子的身份登基,也就是漢哀帝。
由於漢哀帝早就過繼給了漢成帝,因此,他名義上和自己的父親劉康早已沒有了父子親緣關系。
他的祖母傅氏和生母丁氏尚在人世,可名義上,也是定陶王劉康的家人,而不是漢哀帝的家人。
漢哀帝顯然不會甘心維持這種狀態。
太皇太後王政君,是漢哀帝禮法上的祖母。而她的家族,在朝堂的勢力很大,大司馬王莽,正是她的侄兒。
漢哀帝需要先對他們示弱,登基之後,依然保留了王莽的大司馬之位。
而為了向新皇帝示好,王政君也下詔,允許漢哀帝的祖母傅氏和生母丁氏,每10天進未央宮探望一次漢哀帝。
理由當然不是她們是漢哀帝的親人,她們在名義上和漢哀帝已經沒有任何關系。她們用的理由是,二人曾經撫養漢哀帝。
於是,漢哀帝開始和大臣們商量,傅氏和丁氏住在哪裏。
敏銳的大臣意識到,不能讓漢哀帝離他的祖母和母親太近,免得見面次數太多,他會忍不住給她們名分。
但是新皇登基,自然有人願意討好皇帝。大司空何武建議漢哀帝,讓傅氏住在臨近未央宮附近的北宮,那裏有一條便捷通道,直通未央宮。
漢哀帝欣然同意了。
傅氏年輕的時候,是漢哀帝的爺爺漢元帝的昭儀。她深得漢元帝寵愛,差點取代了王政君母子的地位。
如今孫子上位,她野心勃勃。一住進北宮,她就迫不及待地每天到未央宮去見漢哀帝,提醒漢哀帝,誰才是他真正的親人。
漢哀帝登基僅僅5天,就封祖母傅家及母親丁家的外戚為列侯,震驚朝野。
登基不到4個月,初步掌控了朝堂之後的漢哀帝,開始讓大臣討論自己祖母和生母的尊號問題。
有大臣建議說,傅氏和丁氏和禮法上,已經不是漢哀帝的親人了,但是血緣關系不可斷。她們不能被尊為太皇太後和皇太後,但是可以尊為帝太後。
王政君和王莽,當然不可能答應。
但是漢哀帝的姿態,擺得十分謙卑,表示他一切都聽王政君的。
王政君也不好意思直接打皇帝的臉,只好後退了一步,讓漢哀帝把生父劉康追尊為“定陶恭皇”。
畢竟,劉康早已去世。對於王政君而言,讓漢哀帝追尊死去的人,比讓他追尊活著的人,更容易接受。
漢哀帝的這招以退為進,成功地為自己的親生父親爭取到了名分。
這還只是個開始。
既然劉康已經被追尊為“恭皇”了,那傅氏作為劉康的母親,被尊為“恭皇太後”,丁氏作為劉康的妻子,被尊為“恭皇後”,也是理所當然。
不過,這依然比太皇太後王政君矮了一截。
更何況,漢哀帝要的,並不僅僅是家人的尊號。他要的,是打壓王家的外戚,將朝堂掌控在自己手裏。
在一次宴會當中,負責布置的宮人把傅氏的位置安排在了王政君身邊,兩人平起平坐。
王政君的侄兒王莽見了,當即斥責宮人:傅氏只是個妾,怎麼能與太皇太後這個嫡妻並列?
宮人沒辦法,只好把傅氏的位置安排到了王政君之下。
這件事傳到了傅氏耳中,傅氏拒絕出席宴會。
於是,這件事鬧到了漢哀帝面前。
王莽主動提出,願辭去大司馬之位。
漢哀帝答應了。
沒過多久,漢哀帝更進一步,把王莽趕出了長安,讓他再也不能染指朝堂之事。
在漢哀帝的刻意打壓之下,王氏外戚,基本上退出了權力場。
太皇太後王政君在失去了外戚的支持之後,猶如被拔了牙的老虎。即便身份依然尊貴無比,也說不上什麼話了。
她就連出門,都要讓親屬在前面探路,防止和傅、丁兩家起沖突。
漢哀帝基本掌控了朝堂。
他也不再吝惜給自己的生父、祖母和母親加尊號,
繼位第二年,漢哀帝下詔,把父親劉康尊號裏“定陶恭皇”的定陶去掉,尊父親為“恭皇帝”,祭拜的禮儀,和天子一模一樣。
要知道,即便是漢宣帝,也只是為自己的生父劉進爭取到了“皇考”的尊號,意思是皇帝的父親。漢哀帝比漢宣帝更進一步。
接著,他又尊祖母傅氏為“帝太太後”,後改為“皇太太後”,尊母親丁氏為“帝太後”。
傅氏去世之後,漢哀帝更是直接把她尊為“孝元傅皇後”。
在西漢,唯有真正的皇後能在去世之後跟隨丈夫的諡號,成為“孝某皇後”。漢文帝的生母薄姬,漢昭帝的生母鉤弋夫人,去世之後都只是隨兒子被尊為孝文太後和孝昭太後。
漢哀帝此舉,不僅狠狠打了漢元帝嫡妻王政君的臉,還向天下宣告,劉康才是他的親生母親,傅氏才是他的親生祖母。
不過,漢哀帝只當了6年皇帝,就英年早逝,沒有留下兒子,也沒有留下可以阻止王家周死灰複燃的重臣。
王政君在漢哀帝去世之後,以太皇太後的身份,支持侄兒王莽,奪回了朝政大權。
王家自然對傅、丁兩家恨之入骨,不僅把這兩家活著的人全部趕出了長安,還去掉了傅氏和丁氏的尊號。
可以說,漢哀帝對自己父親、祖母和母親的尊號之爭,實際上也是和王家外戚的權力之爭。
他借助這件事,趕走了王莽,打壓了王氏外戚,把朝政大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裏。
可是,他一去世,王莽又借助這件事,趕走了漢哀帝的外戚,重新掌權。
這些尊號,其意義不僅僅是尊號,更是代表著權力掌握在誰的手裏。
03、漢平帝過繼給漢成帝
漢哀帝去世之後,王莽重奪大權,立只有9歲的中山王劉箕子當皇帝,也就是漢平帝。
王莽對漢哀帝恨之入骨,自然不肯為漢哀帝立嗣。他把漢平帝過繼給了王政君的兒子漢成帝。
而且,他吸取了傅、丁兩家的教訓,從一開始就不允許漢平帝的母親衛姬隨漢平帝入長安,而是找了個遠方宗室封為中山王,告訴衛姬:從此你的兒子是這位中山王,你和皇帝再也沒有任何關系。
9歲的漢平帝,身邊全是王莽的人。王莽從一開始,就堵住了他有可能認回親生父母的路。
王莽的嫡長子王宇對此非常不安。他擔心漢平帝長大之後,會為了這件事怨恨王家,於是想幫助漢平帝和衛姬母子重逢。
冷血無情的王莽,竟為此殺了自己的嫡長子,並找理由誅滅了衛姬全族。
還借助這件事,對大臣們展開了思想教育:過繼給了別家的兒子,和本家就沒有半點關系了,哪怕是皇帝也不例外!
隨後,王莽喜滋滋地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漢平帝。
漢平帝年紀實在太小,對王莽的所作所為,無能為力。
可是,他把王莽所做的一切,都看在眼裏。
他一直記得,自己到底是誰的兒子,常常想著等自己長大之後,奪回皇帝的權力,為母親的報仇,並認回父親。
隨著漢平帝對王莽的恨意越來越深,王莽越來越不安。
元始四年,王莽借助把女兒嫁給漢平帝的機會,成為“宰衡”,從此三公都要向他匯報工作。
元始五年上半年,王莽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加九錫的權臣,地位在劉家的諸侯王之上。
元始五年下半年,漢平帝就突然去世,年僅14歲。
很多史書認為,漢平帝是被王莽毒殺的。王莽擔心,漢平帝長大之後,會因為自己對他家人的所作所為而報複,索性先下手為強。
隨後,王莽沒再立新皇帝,而是立了一個3歲的宗室小孩做皇太子,自己做了“攝皇帝”。
3年之後,王莽正式篡位,西漢滅亡。
可以說,漢平帝和王莽之間,並沒有什麼權力的爭奪。年幼的漢平帝,全程任平王莽擺布。
而王莽,則借助漢平帝的父母究竟是誰這件事,鏟除異己,讓自己的地位更上一層樓。
04、寫在最後
西漢的這3次皇帝過繼事件,其事件的核心,都不是皇帝的父母究竟是誰,而是權力在誰的手上。
漢宣帝沒有親政的時候,凡事都只能聽霍光的。他就連追封自己的父祖,都要受霍光的制約。
而霍光去世、漢宣帝誅滅霍氏之後,他就可以淡化自己和漢昭帝之間的過繼關系,大大方方地尊生父劉進為“皇考”。
漢哀帝在登基之初,受到王政君和王莽的制約,身為皇帝,連祖母和母親進宮看自己,都要經過王政君的同意。
可當他利用祖母的名號事件把王莽趕出長安,他就公然把父親尊為“恭皇帝”,尊祖母為皇太太後,尊母親為帝太後,無人可以反對他。
等當他一去世,王莽又把這些尊號全部剝奪,並借題發揮,打壓漢哀帝的外戚。
漢平帝年紀太小,對於自己的父親母親到底是誰,從來都沒有發言權,反而眼睜睜地看著王莽借助這個名頭,滅了自己的母親一族。
這些表面上的名分之爭,實際上,都是權力之爭。
共 0 則評論,您可以發表一個妙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