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交友

  劉邦的風評為什麼這麼差?他被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




如果要問有史以來人們最反感的皇帝是哪一個,漢高祖劉邦肯定會被高頻率的選中,網絡上的黑粉直接將他噴成了一個拋妻棄子、分父肉羹的無賴小人。

誠然劉邦身上確實有這樣那樣的一些黑點,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,更何況對於一個帝王而言,李世民弑兄囚父也不妨礙他成為帝王典範,在後世擁有崇高的地位。人們為什麼獨獨對劉邦如此苛求呢?

很多人會說,之所以討厭劉邦,是因為司馬遷的書。

《史記》中確實記載了劉老太公曾罵劉邦是“無賴子”,但這裏的“無賴”並非指人品——流氓好色,而是說劉邦不讀書,遊手好閑,不從事農業生產。

無賴,其實也就是不安分,也可說是胸懷大志。而這也正是劉邦能夠起於微末,卻能成就霸王之基的原因所在。

須知,亂世之中,老實人填溝壑,無賴之人反而能成事,這是歷史反複證明了的。

就像劉邦的兄長老實本分,勤勞苦乾,得老太公所喜,面對巡遊天下威風凜凜的秦始皇卻只能誠惶誠恐,匍匐於地,而不安分的劉季則敢口出狂言“大丈夫當如此也”!

就像另一個“無賴”陳涉說:“苟富貴,勿相忘”,“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?”“王侯將相,寧有種乎?”

不是“無賴”少年,安能如此?

與之相反,太史公在《高祖本紀》中至少有兩次提到劉邦是“忠厚長者”。

一次是楚懷王決定派兵西進關中時:“今項羽僄悍,今不可遣。獨沛公素寬大長者,可遣。”

巨鹿之戰前夕,章邯屢屢擊敗各路反秦義軍,楚懷王計劃兵分兩路:一路救援趙國,一路攻擊秦國本土。但敵強我弱,眾人對秦國的勢力感到畏懼,在對敵策略上都認為應該采取寬大為懷的政策,於是懷王說出了上面的一番話。

另外一次是劉邦西過高陽,酈食其主動來投時說:“諸將過此者多,吾視沛公大人長者。”

由此來看,至少是在當時的士大夫諸侯心目中,劉邦是一忠厚長者的形象。

而實際的情況也是如此,早年的劉備欠了一大堆酒債,基本上就是充大爺請客用的,目的在於施惠於人,這種做法固然有慨他人之慨的嫌疑,但他並沒有惡意。

而一旦捅了婁子,劉邦也是很願意自責的。像押運民工進京勞役,一出發就發生了大批逃亡,劉邦就把剩下來沒跑的也給放了。

另外,劉邦還有一點特質最為可貴,那就是從諫如流。韓信請封“假齊王”,劉邦認為這是赤裸裸的挾兵自重,不肯,陳平在桌子底下踢了一腳,他立馬改口,要封就封真齊王。

別人只要有一點可取之處,立即就能得到劉邦的重視重用。韓信就不用說了,在未拜帥之前,僅是項羽的執戟郎,而且受過胯下之辱,更沒有獨立帶兵打過仗,就因為蕭何的力薦,就讓他成了三軍統帥,試問有幾人敢這麼做。

《孫子兵法》曰:“不戰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劉邦之所以能勝項羽,一個很關鍵性的原因就在於他懂得分利,讓大家覺得跟著他能夠吃肉過好日子。

劉邦討伐盧綰時曾下過這樣一道詔令:燕國六百石之官,不追隨叛軍者,爵位升一級;追隨盧綰而能醒悟者,不僅不予追究,也賞賜爵位一級。於是,剛開打,燕國官吏、軍士便紛紛倒戈,向劉邦投降。

事後,有人向劉邦提出質疑,前線將士有功當賞,而降下者無功受祿,恐天下不服亦。對此劉邦的解釋是:勝而不予人功,得地而不予人利,此非人主所為也!

正如王陵所說,劉邦“慢而侮人”,項羽“仁而愛人”,但劉邦“所降下者因以予之,與天下同利”,項羽則“妒賢嫉能,有功者害之,賢者疑之”,所以失天下。

而司馬遷對劉邦也甚為推崇,說他是古今第一大聖。

然王跡之興,起於閭巷,合從討伐,軼於三代。鄉秦之禁,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,故奮發其所為天下雄,安在無土不王?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?豈非天哉?豈非天哉?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?

——《秦楚之際月表序》

所以,對劉邦深惡痛絕的首要原因並非是因為司馬遷的書,而是要歸咎於國人一貫的讀書不認真,看書時沒抓住要害,以偏概全,只看小節不看大節。

當然,造成劉邦人人喊打的根源與司馬遷那些記錄在案的“不良記錄”也有一定關系。

比如說劉邦喜歡結交社會閑散朋友,欠賬不還,且好酒貪色,比如說劉邦臉皮厚,喜好大言不慚。呂公請客吃飯,他身無分文卻在賀柬上手書“賀錢萬”,還毫不謙讓的做了宴會的第一嘉賓。

特別是他踢子女下車的記錄更是被人不恥,不過細想一下,這件事攤到其他人身上就一定能做得很好嘛?未必。當今社會,手持利刃的歹徒敢於大庭廣眾之下調戲婦女甚至調戲自己的親友,也沒見有多少人敢於出面制止。劉邦為逃命扔下子女不管,也是一種人之常情。

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本性,能舍生取義的人永遠是極少數,如果說劉邦不夠英雄應該是沒有一點問題,但就此說劉邦卑鄙無恥就有點過了。

還有人說是因為劉邦與項羽作戰的成績太差,強化了人們對其無能的認同感。尤其是項羽常常被後人認為腦子不太好使,連霸王這樣的一根筋都打不過,你就只能更弱雞了。

實際上,項羽根本不是一根筋,其才華之高應該是前無古人、後無來者的。劉邦打不過項羽,實在是因為項羽的才氣,為劉所不及。但放眼當時,也只有劉能與項抗一膀子,其他人還都不夠這個斤兩。

盡管劉邦的本事不如項羽大,但也不是輕易就可以被打發的。彭城之戰確實是劉邦的一生之恥,當時的他確實有點得意忘形,日日置酒高會,歡呼暢飲,結果被項羽自晨至午,一戰而定。不過此戰應該考慮到漢軍雖多,卻是烏合之眾,大部分都是諸侯之兵的客觀因素。況且張良和韓信也在劉邦身邊。不是劉邦弱,只是項羽的勇力太出色了。

而且,彭城大敗後,劉邦不僅能以自身為餌不斷逗弄項羽,在滎陽與其死瞌兩年多(當時有句行話叫做智勇俱困,說的就是劉項相持不下,形成僵局),而且還能分出兵力讓韓信、曹參兵分兩路北上,攻取燕趙之地,最終實現逆風翻盤,可見劉邦在軍事上的高明之處。

另外,劉邦乾皇帝七年,龍椅坐得並不安穩,他登基第一年,便有臧荼之叛,直到臨死之前,劉邦還在討伐盧綰,而期間陳豨與韓王信之叛,更是綿延數年。除韓信、彭越被呂雉乾掉,盧綰之叛,劉邦臥病在床,不能帶兵征討之外,其餘異姓王謀反,他都要禦駕親征,短短七年,陳豨、臧荼、英布、韓王信、張敖如秋風掃落葉般被先後平定,足見劉邦的軍事水平,特別是其中的滅陳豨,英布兩戰,劉邦的統帥作用顯露無疑,要知道這時他身邊可沒有韓信和張良。

英布謀反前曾說了這麼一句話:“上老矣,厭兵,必不能來。使諸將,諸將獨患淮陰、彭越,今皆已死,餘不足畏也。”故遂反。在英布眼中,韓信和彭越是他最忌憚的兩個人,但是這兩個人已死,而劉邦已經年老,不能親征,“故遂反”。這說明什麼,說明在英布看來,劉邦親征的作用與韓彭二人帶兵是一樣的,都為英布所畏懼。

既然劉邦軍事上這麼厲害,為什麼給人的感覺卻很弱,這不能不提到劉邦給自己挖的坑,那句對漢三傑的點評——“夫運籌策帷帳之中,決勝於千裏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鎮國家,撫百姓,給饋餉,不絕糧道,吾不如蕭何。連百萬之軍,戰必勝,攻必取,吾不如韓信。”

這句點評太經典了,經典得太深入人心了,給天下所有人,包括劉邦自己都下套了。

但是大家忽略了他後面的一句——“此三者,皆人傑也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也。”

劉邦經常把一句口頭禪掛在嘴邊:“如之奈何?”乍一看,一個想得天下的人,天天對著一幫能人問“這可怎麼辦?”顯得很無能,但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。

《資治通鑒·卷八》曾提到過張良教授劉邦《太公兵法》一事:“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;沛公善之,常用其策;良為他人言,皆不省。良曰:‘沛公殆天授!’”故遂留不去。”

從張良的評價來看,他認為劉邦很有學習兵法的天賦,屬於“天授的才能”,而其他人則聽不明白,“皆不省”,可見劉邦並不是不懂兵法,只是作為一個卓越的政治家,真正需要的是把握大方向,至於具體的兵法謀略,多聽聽,多問問,天下智慧就盡歸所用了,何必以比天下人都聰明的方式包打天下?

這就是所謂的勞力者治於人而勞心者治人。

看人挑擔不吃力,事非經過不知難。沒打過天下的人,評價打天下的人,很難說到點子上去。劉邦的問題也是這樣。同為開國皇帝的後趙高祖石勒曾說過這麼一句話:“朕若逢高皇,當北面而事之,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。脫遇光武,當並驅於中原,未知鹿死誰手。”

奴隸出身、建後趙統一北方,敢與韓信彭越爭勇鬥狠,與劉秀比高低的家夥,願意在劉邦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,足見劉邦的本事之大。

實際上不僅歷代統治者對劉邦的評價甚高,百姓對於這位高祖皇帝也不乏崇敬,從漢朝以降,直到元代,劉邦在民間的香火始終很盛,元代以前的皇帝通常都要功封八個先人,他們是堯舜禹湯,文武周公,再加上個劉邦。歷代統治者都自覺或不自覺的以劉邦為參照為楷模,來驗證自己的統治是否得人心。

劉邦又不是他們的老祖宗,憑什麼要供奉他?原因很簡單,因為劉邦所做的那些事對人民是有利的,他的撥亂反正,使社會生活走上正軌,使百姓安居樂業,過上好日子,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就是,他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,代表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,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。

這樣給百姓好處的人,自然會得到百姓的懷念。

那麼劉邦又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黑化的呢?

遍觀史書,劉邦的黑化起於南北朝,興於元朝。

最初損害劉邦形象的,當屬魏晉時人阮籍。阮籍過廣武戰場有言:“時無英雄,使豎子成名。”這可能是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罵劉邦的言語。

雖然後人如李白、蘇軾都曾為此為劉邦正言,如李太白登臨廣武戰場,其詩雲:“沈湎呼豎子,狂言非至公。”直斥阮籍之語為狂言。蘇東坡也在《廣武歎》中說:阮籍所稱豎子,非指沛公,而是指他同時代的達官貴人。

但是語言的魔力就是如此之大,自從阮籍開了罵劉邦之先河,打響了發難的第一槍,後人就開始帶著有色眼鏡去審視劉邦,怎麼看都像是一個痞子,無賴,特別是無賴這個詞還是從劉邦的老父嘴裏說出來的。於是“無賴”就由無業遊民的意思逐漸引申出了品行不端的含義。

不過阮籍雖然說得膾炙人口,但還不是對劉邦形象影響最大者,對劉邦形象損害最大的是元代的雎景臣。

雎景臣在他的代表作元曲《高祖還鄉》中,用插科打諢的方式將劉邦貶得一錢不值。

讓我們來看一看他的幾個惡搞片段:

二煞:你身須姓劉,你妻須姓呂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。你本身做亭長耽幾盞酒,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。曾在俺莊東住,也曾與我喂牛切草,拽壩扶鋤。

一煞:春采了桑,冬借了俺粟,零支了米麥無重數。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秤,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。有甚糊塗處?明標著冊歷,見放著文書。

尾聲:少我的錢,差發內旋撥還;欠我的粟,稅糧中私准除。只道劉三,誰肯把你揪捽住,白甚麼改了姓、更了名,喚做漢高祖!

雎景臣雖然說得俏皮,但用意卻極為險惡。劉邦的功業他不說,只是拿些陳芝麻爛穀子的糗事抖露出來,還不管真實性如何?這就像是一個普通的村民看到原先也是自己一撥子的人,一家夥當上了皇帝,感覺非常不爽,便出來一吐胸中惡氣,而天下這樣仇富、心裏不平衡的人何其多也,雎景臣就是抓住了大眾的這種心理。

此曲自打問世就好評如潮,現在甚至被選入了高中課本。於是,劉邦的形象就慢慢的變得不再那麼高大上了。

以上是劉邦風評變差的過程,那麼他被黑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呢?

小編認為原因有二:

第一就是劉邦得罪了文人。

讀書人中普遍存在對劉邦的厭惡情緒,這不僅是因為他不讀書,是個大老粗,還在於他們認為劉邦從骨子裏就厭惡知識分子。

史書中劉邦也確實留下了許多輕視知識分子的不良記錄,比如他遇儒生,不僅大罵腐儒,還“輒解衣冠,溲溺其中”,直接往腐儒帽子裏撒尿。比如大罵陸賈“乃公居馬上而得之,安事詩書”等等。

至於劉邦為何對讀書人看不上眼,小編認為,可能是,某些不懂事的讀書人特別煩人,提供不了什麼有益的知識也就罷了,還一個勁的自說自話,不僅耽誤功夫,還損害腦細胞。劉邦可能被他們逼急了,才出此絕招,讓他們知難而退。於是乎,如此不給面子的劉邦,就給人留下了“慢而少禮”的印象。

得罪文人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,讀書人同氣相求,後世的蘇定方為此被貶成了一個無恥小人,明武宗的應州大捷成了斬俘十幾人的小仗,一個小動物園豹房也成了萬人唾罵的“淫窟”。劉邦能夠在幾百年之後才開始出現惡評,已經非常不容易了。

第二是因為愛項羽所以恨劉邦。

因為太史公的那句力能舉鼎,霸王別姬,不知道有多少人成了項羽的粉絲,而勝利者劉邦自然就成了這些人所黑的對象。

人們有多愛項羽就有多恨劉邦。

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,田秉鍔先生為劉邦梳理出的“遺產”二十條:

1、他給華夏族群留下一個“漢”的文化符號。

2、他給國人留下了“尚赤”的傳統。

秦二世元年,劉邦於沛縣起義,“祭蚩尤於庭,而釁鼓旗,幟皆赤。”又據《史記·封禪書》記載,高祖微時,曾斬蛇(白帝子),故被稱為“赤帝子”。漢元年劉邦入關滅秦,“因以十月為歲首,而色尚赤”。秦朝尚黑,漢朝建,服制尚黃,但至文帝時,服又尚赤,旗幟則一直紅到底。

3、他留給後世一個祭孔尊儒的政教傳統。

平英布之亂後,劉邦回沛縣宴父老鄉親,此後又帶傷北上曲阜,以“太牢”之禮祭孔子,開後世帝王祭孔及封爵孔氏之先河。

4、他留給後世一個民族和親政策。

漢八年,劉敬獻和親之策,建議漢朝廷選皇室公主遠嫁匈奴。漢九年,劉邦選皇室女嫁匈奴單於,民族和親政策正式啟動。此後漢隋唐等大一統王朝都有和親以利胡漢和好的政策。

5、他留給國人一個重農政策。

作為一個人口大國,農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而歷代王朝開國之初幾乎都借鑒了漢朝罷兵歸田、與民生息的農耕政策。

6、他留給國人一個低稅制。

從漢初的十一之稅、十五一之稅,到文帝景帝時的三十一之稅,創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稅制低穀。低稅制藏富於民,是為善政。

7、他留下一個“以孝治天下”的基本國策。

劉邦稱帝後,聽太公家令言,尊太公為“太上皇”,以彰顯孝道。後來,漢朝皇帝皆以“孝”字追諡,如孝惠、孝文、孝景、孝武等。

8、他開創了一個“三公”分權的政府。

漢初,丞相、太尉、禦史大夫三權鼎立,各有分工,皇帝垂拱而治。

9、漢朝留下一個人口大國。

漢初,中國人口一千萬多一點,經二百年休養生息,至西漢末漢平帝時,中國人口第一次超過五千萬。漢朝將中國締造成一個人口大國,劉邦功莫大焉。

10、他留下一首千古絕唱《大風歌》,留下一座歌風台,留下一座泗水亭。

11、他留下一幅手提三尺劍、馬上取天下的英雄畫像。

人們習慣於將他與項羽比,好像少了些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勇武,其實,縱看兩千年,在皇帝群體中他是親臨戰爭第一線次數最多、受傷最重而又從不輕言退的馬上帝王。去世前半年,他還以六十二歲的傷殘之軀,親征悍將英布,再次於兩軍陣前受傷,帶傷看鄉親,帶傷祭孔子,都是千裏跋涉。這樣的英雄氣概,歷史上絕無僅有。

12、他留下一個平民變革自身命運的夢想。

論起家之難,劉邦歷史前三,朱洪武一口鍋,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,他也只是三尺劍。劉邦起義前為秦沛縣泗水亭長,四十八歲,副科級乾部,放在今天已不能提拔正科級。七年反秦滅楚的戰爭,讓他做了皇帝。這為後世一切有志者樹立了建大功立大業的人生榜樣。

13、他留下了一個最為明智的遺囑。

即以“遺囑”而論,在帝王圈子裏,他的遺囑也是最明智的。先預言蕭何為相,再預言蕭何死而曹參繼為相,複預言曹參死而王陵、陳平共同為相。驗之歷史,分毫不爽。呂後等再問王、陳二人後安排,劉邦發脾氣,說自己也不知道。這是何等的清醒。

當然,十三條之後還有若乾條,這裏就不再詳述了。

這麼多遺產出自一個人人以為其無賴、流氓之人,本身就足以證明對於劉邦的惡評毫無道理。


劉秀英



小評

共 0 則評論,您可以發表一個妙評


延伸閱讀



與世界上所有收費或辦免費辦收費的交友網站不同,暢聊世界是一個真正完全免費的交友聊天網站。任何時候使用任何功能,完全都是免費。

目前已開發的免費功能包括:女性清單、男性清單、收藏的文章、收藏的影片、基本資料、公開筆記、私密手記、收藏好友、聊天、發表文章、發表影片、分享頻道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