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被人稱為一代梟雄,憑借著自己的權謀和智慧,在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中崛起。
曹操首先迎回漢獻帝,挾天子令諸侯,其次在官渡之戰打敗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袁紹,統一了北方。
公元216年,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,位在諸侯王上,權力更是達到了巔峰。
對此很多人非常困惑,因為曹操此刻的實力,完全可以輕松廢掉漢獻帝,自己稱帝,為什麼曹操到死都沒有稱帝呢?
有些人更是認為曹操其實從來沒有想過稱帝,一心只想做漢臣。而這個原因根本不可能成立,因為曹操只是將獻帝當做號令諸侯的工具而已。
所以曹操不是不想稱帝,而是不敢稱帝。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。
一、不想被當成活靶子
權力滔天和自己稱帝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權力滔天不會引起所有人的忌憚,但是一旦稱帝,就會成為眾矢之的,可是會遭到群毆的。
遠一點如戰國時期的秦國,經過商鞅變法後,實力已經遠超六國,但是為什麼直至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才敢稱帝呢?
就是怕六國合縱圍攻自己,因為一旦稱帝,就完全暴露了自己的野心,明目張膽地告訴大家“我要做天下的共主,我要把你們全部乾掉”。
秦國軍隊
再近一點,如同一時代的袁術,他就沒吸取教訓以為得到玉璽就能當皇帝了,不久就接連遭到孫策、呂布、曹操三方的叛盟與打擊,早早便退出了歷史的舞台。
所以曹操很清楚,自己雖然統一了北方,但是在經過赤壁之戰後,發現南方還有孫權、劉備等人有反抗自己的實力。
赤壁之戰
如果自己貿然稱帝的話,必定成為眾矢之的,讓劉備、孫權等人有一個討伐亂臣賊子的幌子,繼而帶領天下所有的諸侯群起而攻之。
雖然曹操當時實力是最強的,但是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,不敢引起眾怒。
二、不敢背負千古罵名
雖然東漢末年,漢室衰弱、天下大亂,但是綱常倫理、忠孝禮儀還在。
曹操本來是“挾天子令諸侯”來爭權奪利、內政外戰的,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名正言順,即使別人再怎麼罵自己,但是只要有天子的聖旨在手,其他人也不敢亂來。
但如果自己一旦自己廢掉獻帝,自己登帝,那麼曹操他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,不僅眾人可以理直氣壯地罵自己,還有可能會遺臭萬年,變成千夫所指的罪人。(雖然現在曹操的名聲也不好)
面對如此尷尬的局面,心思縝密的曹操肯定不會圖一時之快而讓自己變成千古罪人的。
三、想把稱帝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兒子
“若天命在吾,吾為周文王”,曹操的心裏話,一語道破其實他不想稱帝,想將帝位留給自己的兒子。
當曹操到達權力巔峰,被封魏王時,已經61歲了,在古代已經是到了英雄末年的時期了,雖然說曹操自己說”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”,但他也知道自己沒有幾年時間了。
曹操對自己的兒子曹丕他還是很滿意的,如果篡位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,而自己剛好死在這個時候,那情況就變得不確定。
曹操作為一個成熟政治家,決定把這個臨門一腳的機會讓給兒子。不但更為穩妥,而且還也給兒子留點現成的“政績”,何樂不為呢?
廖秀芳
共 0 則評論,您可以發表一個妙評